• <delect id="mojjq"></delect>

  • <td id="mojjq"></td>
    
    
    1. <tr id="mojjq"><strong id="mojjq"></strong></tr>

      公司簡介MORE

      公司簡介

              湖北熙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金一千萬,坐落在武漢高企孵化器-高農星創大廈;依托于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利農政策,中科院水生所、湖北省水科所及華中農業大學、生物職院等高等科研單位與學府的多重支持,專注于為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定制化服務解決方案,致力于改善大農業的種植、養殖模式,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

      成功案例

      洪湖市水產養殖區尾水處理示范工程

      日期:2021-04-15 08:59:36
      “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水鄉澤國”、“水產之都”

      一、項目背景

      洪湖市位于中國著名糧倉江漢平原與湖北東南山區的經濟結合部。洪湖以其境內最大的湖泊一洪湖而命名,素有“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水鄉澤國”、“水產之都”的美譽。洪湖市東、南、北三面為長江、東荊河所環繞,西面的百里洪與荊北水系相連,境內河渠縱橫交織,湖泊星羅棋布。全市水域面積810.9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2%,是水生生物的天然種質資源庫和育肥場所,是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洪湖市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洪湖市先后被授予中國淡水水產第一市(縣)”、“全國平安漁業示范市”“全國河蟹養殖標準化示范縣”和湖北省“水產大縣”等稱號。

      洪湖全境歷史上屬云夢澤東部的長江泛濫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傾斜,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廣闊而平坦的地貌,海拔大多在23-28m,之間最高點是螺山主峰,海拔60.5m:最低點在沙套湖底,海拔只有17.9m。洪湖市平均坡度約為0.390,境內河渠縱橫交織,湖泊星羅棋布。

      二、總體施工部署

      根據湖北省養殖尾水治理項目規劃設計文件,項目現場的施工區域主要分布為生態塘和生態渠兩塊區域。本項目的主要施工內容為生物刷、PE繩的安裝服務、圈養系統的安裝及水生動物(螺螄、河蚌、鰱、鳙)的投放等部分。

      由于施工區域大,涉及的材料的轉運量較大,為保證整個工程的協調和有序開展,同時為了保證材料的合理堆放,需要先將生態塘和生態渠分別切割成幾個工作面,各個作業面相互獨立作業,相互之間不產生干擾,為保證作業材料的有序發放和利用,防止材料的濫用及閑置,針對各個作業斷面制定相應的材料使用及領用計劃,施工過程中進行限額領料,憑單發料,多余的材料進行回收并妥善保管,對材料的使用要有可追溯性。保證施工現場忙而不亂,料盡其用。

      三、施工方法及主要技術措施

      分析項目特點,本項目的主要施工工作包含以下五個系統部分,第一部分為測量、放線定位工作;第二部分為生物刷支撐桿件加工及施工階段;第三部分為PE繩和生物刷系統的安裝工作;第四部分為圈養系統的安裝;第五部分為水生動物的投放工作。施工順序:測量、放線定位--支撐桿的加工制作及安裝--PE繩和生物刷系統的安裝--圈養系統的安裝--水生動物的投放。

      四、建設內容

      4.1支撐桿及生物毛刷安裝

      生物刷主要應用在尾水治理項目的生態塘和生態渠中,能夠實現水質過濾與凈化處理的功能。在尾水治理的整個過濾系統當中,可以把生物毛刷組合起來成為毛刷陣放進生態塘和生態渠中

      blob.png

      4.2“零排放”圈養系統

      池塘養殖水域水質調控的實質是在養殖池塘內開展養殖水體原位凈化修復,使養殖尾水排放污染物大幅度減少。在進行池塘內循環、養殖品種結構優化、養殖模式調整、養殖密度控制和魚菜共生等一系列措施的基礎上,采用最新的MDIS水生態重建技術對池塘養殖水域水質進行治理。

      blob.png

      在池塘中構建圈養裝置,把主養魚類圈養在圈養桶內養殖;通過圈養桶特有的錐形集污裝置高效率收集殘餌、糞污等廢棄物,廢棄物經吸污泵抽排移出圈養桶、進入尾水分離塔,固廢在尾水分離塔中沉淀分離、收集后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廢后的廢水經人工濕地脫氮除磷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復使用,實現養殖廢棄物的“零排放”。這種養殖方式,具備清潔生產、提升養殖容量,降低病害發病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人力、水資源等生產成本,提升養殖效率等多重特征。

      blob.png

      4.3水生動物投放

      在生態區適當的放養濾食性水生動物,通過過濾水體有機物顆粒和浮游動植物,以降低水體顆粒懸浮物和藻類,增加水體透明度。常見的濾食性水生動物包括鰱魚、鳙魚、河蚌、扇貝等。濾食性水生動物一般作為套養品種,即可改善水質,又能增加餌料利用率,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鰱、鳙魚苗的投放:白鏈、鳙魚,每畝水面放養100-150尾。搭配比例與規格如下:白鰱70尾,8.5kg;鳙魚10尾,1.0kg;魚苗入池前1-2次熟蛋黃或飼料酵母,提高成活率。魚苗在網箱暫養過程,要防止缺氧,以免造成缺苗損失。投放前先對投放水域內可能損害投放物種的物種用網具進行清理;投放時還應用消毒劑對投放對象進行體外消毒。

      本項目計劃采取以下兩種投放方式:一是岸邊投放,在投放水域順風面的堤岸,貼近水面帶水緩緩倒入水中。運輸水體水溫與待投放水域水溫不超過±3℃;二是小船投放,投放時船速小于1m/s,將魚苗盡可能貼近水面,帶水緩緩投入水中。


      blob.png


      螺、河蚌的投放:本項目區水環境特點,選用舟形無齒蚌、三角帆蚌和圓頂珠蚌。按2只/m2的投放密度。投放時,對不同發育期的無齒蚌有一定要求,成熟的無齒蚌對外界干擾較敏感,應以幼蚌、子蚌等為主,其投放比率為:成蚌:幼蚌:子蚌=1:3:3。投放前,應將遷入地蚌類進行適當的馴化,再選取生長健康的河蚌投入水域。

      五、項目示范意義

      根據《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戰略定位,通過科學利用水資源、嚴格保護水環境、精心做好水文章、積極培育水文化,將洪湖市建成全國水文明示范城市,完成該目標的前提措施之一是提高水資源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保護水資源與水生態,加強水產養殖尾水治理。

      綜上所述,“洪湖市水產養殖區尾水處理示范工程”項目在洪湖實施,實現尾水達標排放或者區域內循環使用,以尾水治理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對探索出適合于漁業綠水發展的新路,按照湖北省現代漁業健康發展規劃,切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長江大保護”的戰略等方面意義重大。


       
      ag一级免费黄片视频2019_2021无码国产在线视频_免费观看黃色a一级毛片视频_大陆一级黄色a乱人国产片
    2. <delect id="mojjq"></delect>

    3. <td id="mojjq"></td>
      
      
      1. <tr id="mojjq"><strong id="mojjq"></strong></tr>